我們教了孩子什麼--人性的光輝
【明倫月刊「啟蒙園地」第383期/向 曦】
獾,是住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上,一種很特別的動物。據聞,只要有登山客因體力不支而昏倒,獾就會從林間竄出,用他捲曲的尾巴傳遞一分溫熱,讓人們不至於因 體溫過低而失去生命。沒有任何一個因此得救的人見過獾,他們只在悠然醒轉時,發現雪地裡那小小的足印,清清楚楚地往山的另一頭去。於是獾,成了皚皚白雪中 最耀眼的傳說。
聽過這個故事的人,都有著同樣的震撼與感動,或許獾也曾因為人類的貪婪無知而失去親人,甚至丟了性命,但牠們仍以無邊的愛,毫無所求的幫助瀕臨死亡的人們。這分情操,多麼值得我們為牠歌詠讚嘆啊!
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們,原本淳厚善良的本性,經不起物慾的蠱惑與現實的壓迫,正一點一滴的流失。人與人之間不再是相濡以沫、和諧共存,而是爾虞我詐、睚眥 必報。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是不會快樂的,因為看不到人性的光輝,聽不到彼此的喝采,更嘗不到人類文明的果實,難道我們真不如一隻小小的獾?
我們常說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那種幸福是呈N次方的不斷擴大,而「你好,我好,大家好」的那種快樂才是最真實可靠。從小若能啟發孩子良善的本性,將心中暖暖 的溫熱傳遞給身邊的人,它就是在改變人類的歷史,也是在厚實自己的人生。每個人的壽命終有盡頭,可是留下的光和熱卻可照耀千古,暖和無數人的心!
《三字經》云: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長養孩子最初善良的心呢?
(一)從大處著眼:要建立他們因果的觀念,「今天你對別人的好,最後通通都會回到你的身上來」,千萬別心存僥倖,癡想天上會白白掉下幸福。古人云:「心善 行善則事事皆善,心惡行惡則事事皆惡」,對人群的關注、對萬物的護佑,處處以此為依歸,則無話不真,無人不善,無事不美矣!
(二)從小事著手:生活就是一種修行,從家庭事務的參與,了解每一個角色的責任與辛苦。走出門外,如何與鄰居街坊招呼對談,跟直屬長上的應對禮節,為弱勢族群略盡棉薄之力等等,父母都可以引導孩子「做中學,學會做」。一旦他體會到箇中精髓,自然就能成為習慣,久久不歇。
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,有個媽媽提到孩子連續好多天都從撲滿裡拿出五塊錢,基於好奇就隨口問問是怎麼一回事?孩子說:「老師覺得我們很幸運,有爸爸 媽媽疼愛,能夠安心讀書,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,可是有些跟我們一樣大的小孩卻什麼都沒有,問我們願不願意分一點幸福給他們?結果全班都說好,所以老師 向世界展望會申請認養了一個小孩,約定同學每天可以投入自己的零用錢,一元、兩元都沒關係,但最多不能超過五元,並且特別交代絕對不可以跟父母要喔!一個 月後不足的部分由老師補足,大家幫一個孩子完成夢想。」
這位媽媽聽了之後很感動,興致勃勃的說:「那我們一次多捐一點好了,一百塊怎麼樣?」孩子鄭重的說:「不行!老師說做好事要讓大家都能參與,不能一個人獨 享,而且要培養大家的恆長心,因為為善不是三分鐘的熱度,只有做一半反而會害了別人,它一定要變成一種習慣才有意義。」聽了孩子的「教誨」,媽媽覺得這位 老師真是有智慧啊!這麼用心良苦,善於教化孩子的心靈,從此每天都與孩子歡喜的準備五塊錢,全家也從這件事中體會助人的真諦與喜悅。如果我們也能學習這位 老師的用心,從生活中找出教育的下手處,那麼孩子就能從分享中找到生命的喜樂,這要比送給他什麼禮物都要來得珍貴呀!
在這人情冷淡、世風日下的世界裡,如果大家能點燃心中那小小的燭火,彼此依靠取暖,或許生命不再那麼無助灰暗,至少孩子仍可藉著那些微的光,看清眼前的困頓迷茫,您說是嗎?讓我們一起來點亮它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